網紅課稅懶人包:YouTube、IG 收入怎麼報?境內境外收入、營業稅一次看懂
近年來,很多人會在網路(如 YouTube、IG、線上平台等)發表創作或分享資訊,並透過播放廣告、訂閱、分潤等方式賺錢。財政部發布「個人經常性於網路發表創作或分享資訊課徵營業稅作業規範」,讓「網紅/創作人在網路上提供內容」的課稅方式更明確的規範。
這裡說的「網紅」比較廣泛,指的是那些「經常性」在網路上發表創作或分享資訊的人。
作業規範要處理的對象包括這些創作者與平台。
網紅課稅懶人版重點整理
📝第一步:判斷是否要登記成「營業人」
把你上傳的創作或資訊視為一種「表演勞務/內容勞務」
平台可能把你的作品拿去展示或播放,從中獲利,而你從平台拿分潤。
➜這樣的行為被視為一種「勞務交易」。
收入達門檻 → 要登記成營業人
如果收入比較少:
當月收入(服務/內容分潤)沒超過 5 萬元,或當月賣商品沒超過 10 萬元,可以不用登記。
每年5月還是要報「綜合所得稅」。
如果收入比較多:
超過上面門檻,就要去國稅局辦「稅籍登記」,成為「營業人」。
之後可能要開發票、繳營業稅。
每2個月報營業稅且每年5月申報「營所稅」。
🌍第二步:分清「境內」與「境外」收入?
關鍵在「表演內容在哪裡被看?」
境內收入(要課營業稅)
你的內容如果主要是給台灣觀眾看(流量、點擊、廣告效益)不論付費或免費,那部分的分潤算境內收入。
要繳 5% 營業稅。
境外收入(可適用零稅率)
如果有海外觀眾在國外觀看或消費,那部分收入可適用「零稅率」,不用課營業稅。
舉例:
你當月從 YouTube 拿到 10 萬元分潤,其中 7 萬元是台灣觀眾帶來的,3 萬元是海外觀眾帶來的。
7 萬 → 要課 5% 營業稅。
3 萬 → 屬於境外收入,不用繳營業稅。
📂第三步:報稅要準備什麼資料?(營業人)
收支紀錄:合約、平台結算通知、匯款證明等。
各項支出憑證:例如 : 相機、電腦、燈光、網路費、場租費等,實際營運支出能列成本扣除。
報稅方式:
每2個月:申報營業稅
每年5月:申報「營所稅」。
⏳第四步:輔導期建議不要拖
財政部規定有「輔導期」,到 115 年 6 月 30 日 前,如果你還沒立即完成登記、開發票或繳營業稅,暫時不會處罰。
⚠️但 建議不要拖,最好先補登記、補報,避免以後被查到補稅+罰款。
💡第五步:如何節稅?
個人(行號):
直接報稅:行號所得併入「個人綜所稅」
收入 - 必要成本 = 應稅所得
稅率為5%~40%,視所得級距而定
開公司:
公司稅率 20% 。
適合收入較高、支出也大的網紅。
如何選擇 ?
相關文章:設立公司還是行號? 營業稅與營所稅差在哪?
結論:重點大整理
經常性賺錢 → 要報稅(廣告、抖內、業配、周邊銷售都算)。
收入達門檻 → 要登記營業人,並開發票繳營業稅。
境內觀眾收入 → 要課營業稅;境外收入 → 可零稅率。
115/6/30 前有輔導期,建議趁這段時間把流程跑好。
留好憑證,才能報成本,減少稅負。
還不確定自己要不要登記?或是該用個人還是公司名義?都可以找直誠顧問聊聊,我們能幫你釐清狀況,減少不必要的稅負。
網紅
IG
YouTube
網紅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