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計字典稅務及所得稅扣繳申報? 所得人與所得類別到底是什麼? 課稅差異在哪?各類所得扣繳申報,不管是對於企業或是所得人來說皆有許多眉角要注意,企業在給付酬勞給任何自然人時,都需確認對方的課稅身分與所得種類,以免沒有盡到扣繳義務人的義務而觸法;而所得人為了自己的稅務規劃權益,也需要對此有概念! ►除了所得稅以外,所得類別也會影響企業要幫所得人處理的二代健保補充保費金額。以下將分為兩個部分與大家說明如何實務運用。 ※關於所得人的課稅身分※ 一、為什麼要區分居住者與非居住者? 主要是因這兩者的課稅方式,基於稅務效率以及便民的角度會有所不同。 二、怎麼知道所得人是居住者還是非居住者? 依據所得稅法第7條,居住者是指符合以下情形其中之一者 (一)在中華民國境內有住所,並經常居住中華民國境內者。 (二)在中華民國境內無住所,而於一課稅年度內在中華民國境內居留合計滿一百八十三天者。 而不符合以上兩個情形其中之一者,就是非居住者。 補充:財政部對於上述法條又有再進一步的函釋 (財政部101/09/27台財稅字第10104610410號令) 提供實務認定的指引 居住者的實務認定原則如下: (一)個人於一課稅年度內在中華民國境內設有戶籍,且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1.於一課稅年度內在中華民國境內居住合計滿31天。 2.於一課稅年度內在中華民國境內居住合計在1天以上未滿31天,其生活及經濟重心在中華民國境內。 (二)前點第2款所稱生活及經濟重心在中華民國境內,應衡酌個人之家庭與社會關係、政治文化及其他活動參與情形、職業、營業所在地、管理財產所在地等因素,參考下列原則綜合認定: 1.享有全民健康保險、勞工保險、國民年金保險或農民健康保險等社會福利。 2.配偶或未成年子女居住在中華民國境內。 3.在中華民國境內經營事業、執行業務、管理財產、受僱提供勞務或擔任董事、監察人或經理人。 4.其他生活情況及經濟利益足資認定生活及經濟重心在中華民國境內。 用以下簡易表格提供給大家作為區分居住者與非居住者的參考↓↓↓ ※一次搞懂所得類別相關的所得稅與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一、所得類別 ★較常見的所得類別有以下幾種↓ 所得類別 說明 50薪資所得 正職人員薪資,兼職人員薪資 9A執行業務所得 以專業能力取得之酬勞。包含律師、工程師、節目製作人等 9B稿費 包含顧問費、演講費、出席費、稿費 51租賃 房屋、土地租金 53權利金 以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及各種特 許權利,供他人使用而取得的報酬 91獎金 競技競賽獎金、抽獎之獎金、獎品價值等 92 其他所得 其不屬於以上之所得為其他所得 93退職所得 退休金、資遣費、退職金、離職金 95政府補助款 自政府取得之補助款 二、所得稅扣繳金額與二代健保補充保費扣繳金額規定 ★所得稅扣繳金額規定如下(以民國113年為例) 所得類別 代扣稅率 本國籍 外國籍 50薪資所得 5% (起扣額:每次給付金額88,501 元) 6% 基本工資 1.5 倍以下 者(備註) 18% 超過基本工資1.5倍者(備註) 9A執行業務所得 10% 20% 9B稿費 10% 20% 51租賃 10% 20% 53權利金 10% 20% 91獎金 10% 20% 92 其他所得 免扣 20% 93退職所得 免扣 95政府補助款 免扣 備註:113年基本工資為27,470元,1.5倍是41,205元。提醒您,需密切注意勞動部官方所公告之最新年度基本工資。 ★二代健保扣繳金額規定如下(以民國113年為例) 所得類別 二代健保扣繳率 50薪資所得 •公司須負擔 2.11% 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金額若達基本工資(備註),所得人須負擔 2.11% 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若所得人提供職業工會的健保加保證明,則不須扣所得人之 2.11% 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未達 88,501 元不須扣繳,達此金額則須扣繳 5% 9A執行業務所得 •上限:單次給付金額超過1,000萬元以 1,000 萬元計算。 •下限:單次給付金額未達 20,000 元,不須扣繳;達20,000元者,就單次給付金額扣 2.11% 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若所得人提供職業工會的健保加保證明,則不須扣 2.11% 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9B稿費 51租賃 2.11% 53權利金 不須 2.11% 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91獎金 2.11% 92 其他所得 不須 2.11% 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93退職所得 不須 2.11% 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95政府補助款 不須 2.11% 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備註:113年基本工資為27,470元。提醒您,需密切注意勞動部官方所公告之最新年度基本工資。稅務 所得人 各類所得扣繳
-
會計字典代購、委託代銷、受託代銷與代收代付發票怎麼開?有哪些該注意的地方?在上一篇《一張表搞懂「代購、委託代銷、代收代付」》中,我們已為大家釐清三種不同的營業行為,及其開立發票的義務歸屬,然而發票開立又是另一門學問,發票到底該怎麼開才對?又有哪些該注意的地方呢? 以下用表格為大家統整概念與重點,從表中能更清楚瞭解到,代購、委託代銷、代收代付在名詞上雖容易混淆,但交易實質是有明顯差異的,這三者在統一發票使用辦法上的規定也都不盡相同: ★六大重點★ 代購 委託代銷/受託代銷 代收代付 交易實質 營業人經營代購業務,將代購貨物送交委託人 營業人委託他人代銷貨物 營業人僅代收代付款,未從中收取差額或佣金者 法源 統一發票使用辦法第17條 統一發票使用辦法第17條 統一發票使用辦法第8條 開立與否 需開立發票 需開立發票 免開立發票 備註與否 發票須註明「代購」 √委託人:發票須註明「委託代銷」 √受託人:發票須註明「受託代銷」 N/A 開立對象 委託代購之消費者 √委託代銷者:開立給受託代銷者 √受託代銷者:開立給終端消費者及委託代銷者 N/A 開立金額 代購者:包含貨物金額及其他因代購而收取之服務費金額 √委託人:貨物金額 √受託人:貨物金額開立給最終消費者,佣金或手續費等因合約約定向委託人收取之金額須開立給委託代銷者 N/A 【相關連結】 1.統一發票使用辦法 統一發票使用辦法§8-全國法規資料庫 統一發票使用辦法§17-全國法規資料庫 2. 國稅局新聞稿 營業人委託代銷及受託代銷貨物,均應依規定開立統一發票-財政部高雄國稅局全球資訊網 ★常見誤區★ 代購:╳少開發票 √開給消費者的發票不只是「服務費發票」,也需要開立貨物的「銷售發票」 受託代銷:╳少開發票╳超過期限結帳 √開立全額銷貨發票給終端消費者時,不可以只開立差額發票 √受託代銷者通常需按銷售貨物應收手續費或佣金,開立統一發票及結帳單給委託代銷者,而這邊所提統一發票使用辦法第17條有明文規定:「委託與受託代銷雙方約定的結帳期限不得超過兩個月」 代收代付:╳未保存憑證 √未取得原始憑證(或影本),或已取得而未依規定保存者,無法證明代收轉付屬實 EX:小橘受委託,購買心心公司銷售的產品B給小信,未保留心心公司開立大信為買受人的統一發票副本以及小橘與大信間的委託協定來證明代收轉付屬實,則會被認定「漏開發票」。 √若無法提出證據證明代收轉付屬實,則所收款項應列為營業收入處理,並依同業利潤標準核計其所得額。 ->白話一點意思就是:代收代付這種零毛利的交易,若沒有好好保存憑證佐證是沒賺錢的,國稅局會以所收取的款項認定為公司的營業收入,並且按照國稅局對於公司行業別所訂下來的同業利潤來計算你的所得。 EX:灰灰公司代收代付100萬元,但沒有按規定保存憑證,假設灰灰公司在國稅局登記的行業代號所對應的同業利潤是7%,則雖然明明是零毛利完全沒有獲利所得,在沒有保存證據之下,還是會被設算有7萬元的所得要被課稅。 ⭐重要提醒:合約簽訂要貼近交易實質 除了要根據交易實質去辨認稅務上應盡之義務有哪些之外,也要提醒大家所簽署的「代購合約」、「委託代銷合約」及「代收代付合約」等合約,其合約用語務必要貼近交易實質,以免發生稅務義務的糾紛導致承受罰則。 下一篇將與大家聊聊《從會計觀點,看代購、委託代銷、受託代銷與代收代付交易在會計營收的差異》。 如果對內容有疑問或想知道更多,歡迎點選下方按鈕聯繫我們↓↓↓稅務 代購 發票
-
經營之道為什麼繳的稅很高?簡單看懂營所稅申報書在還沒有健全會計制度之下,企業可能沒有每個月的財務報表,但肯定每年會有一份申報給國稅局的「營利事業所得稅申報書」(以下簡稱「營所稅申報書」)。營所稅申報書所呈現的就是企業一整年經營成效,並且計算出企業需要繳納多少稅額給國稅局。 國稅局對於營所稅申報書每個欄位除了有中文名稱以外,也有配置對應的編號,讓閱讀者與國稅局溝通時,可以比較好聚焦在討論的欄位是哪一欄。以下簡單教大家在沒有財務報表的狀況下,如何按圖索驥從營所稅申報書上了解自家事業體質的四大重點。 開始前,各位可以拿出自己事業的營所稅申報書,或是可以參考國稅局營利事業所得稅申報書的空白標準格式,官方下載連結(以110年申報109年為例):(請下載「第1頁」損益及稅額計算表)109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申報書格式-本稅 公司過去一整年有多少銷售額? 銷售額在會計上的用語為「營業收入」,因此大家可以從營所稅申報書頁碼第1頁的欄位編號01的「營業收入總額」找到對應的資訊,此欄位金額就是公司過去一年的銷售額。 若公司還有發生折讓給客戶優惠或是客戶退回,那扣除這部分的金額後,公司營業收入的淨額就要參照欄位編號04的「營業收入淨額」。 公司過去一整年在營業活動上創造了多少獲利? 只看銷售額並不能表彰公司賺了多少錢,要了解公司有沒有賺錢也要考量相關的營運支出,所以前面提到的營業收入只是公司可以跟客戶收取的銷售金額,還要扣除公司對應要支付給廠商的進貨成本或是營運支出,例如租金、水電瓦斯之後,才會是公司營業活動上創造了多少獲利。那要了解這個數字資訊的話,大家可以參照欄位33的「營業淨利」。 公司過去一整年在營業活動以外有哪些收入跟支出? 什麼叫做營業活動以外的收入支出?簡單舉個例子,假設公司專營健身器材銷售,那與經營健身器材相關的支出就會是「營業活動」中的支出,例如前面提到的進貨器材的支出、租金員工薪資支出、水電瓦斯、保險費等等。 而營業活動以外的收益與費用就是與經營健身器材銷售無直接關聯的收入與支出,例如辦公室空間很大,為了靈活運用資產,將辦公室閒置空間作為共享空間出租,公司可以收到對應的租金,而有租金收入。因為公司並非專營辦公室出租,所以這類型的收入就會歸類在非營業收入中。 非營業收益與非營業支出資訊在營所稅申報書上是分開表達的。非營業收益可以參照欄位編號34的「非營業收入總額」,相關官方細項則有編號35至編號44的項目;非營業損失則可以參照欄位編號45的「非營業損失及費用總額」,相關官方細項則有編號46至編號52的項目。 區分營業活動與非營業活動來解讀獲利的優點是,藉由獲利來源是來自營業內活動還是非營業活動來了解公司的賺錢狀態是否可能會是長久進行的。營業活動本來就是公司成立的最主要目的,故來自營業活動的獲利占比較大才能顯示公司營運的體質是靠本業來賺錢。 公司過去一整年要繳給國家多少稅? 公司到底要繳多少稅呢,公司結算下來按照稅法規定的稅率所計算稅款,可參照欄位編號60的「本年度應納稅額」,該欄位就是公司一整年經過計算按照國家規定要繳納的營所稅金額。 以上用簡單的四個面向,帶大家了解自己的公司營運轉換成數字後怎麼從營所稅申報數解讀獲利盈虧的情形,對於內容有疑問或是有進一步想了解的事項,歡迎聯繫我們。稅務 營所稅